消费者参与 :狂热过后,我们一起探索如何驱动品牌发展2021-03-18 11:40
2015年9月25日,中国–近年来,各个品牌都卖力地使尽浑身解数,更有客户参予到他们在线或者社交媒体的活动中。但是,意味着因为科技为客户参予品牌在线活动建构出有的新舞台和新机遇,并无法指出人们现实想参予其中的意愿。 在一个取名为“消费者参予:疯狂过后,我们一起探寻如何驱动品牌发展”的报告中,智威汤逊和TNS明确提出,人们对于消费者参予(这是市场营销中常常被用于的一个热词)的疯狂注目,是基于对消费者参予品牌在线活动的兴趣水平的错误假设之上的。很多营销人员将参与度看作是最后目的,注目收集点赞量和共享量。这大大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 “对消费者参予的疯狂集中了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错失了确实的机遇。确实带给转变的因素不是参与度,而是引发消费者与品牌间联系的实质内容。对品牌有价值的正是这种联系,而并非消费者是不是参予,”智威汤逊亚太区数码总监JosieBrown如是认为,“参予并不是人们产生联系的原因,而是人们建立联系时的反应。” 智威汤逊的分析是基于TNS所做到的一项在线调查,受访者来自亚太地区七个国家和地区(还包括中国)的5600名人士,调查他们的在线不道德及态度。结果显示,对于在线品牌活动,消费者是犹豫不决的,甚至是持猜测态度的,而且喜欢做到任何看上去对品牌不利、对自己却没有那么多益处的事。 研究找到,多达95%的中国受访者是在线内容的消费者,也是对话者和创造者,他们可以在消极的网页内容和观赏视频,大力的讨厌、共享、评论,以及更加大力的讨厌、建构、评论不道德之间权利切换。然而,参予不道德并会伸延到品牌上。 事实上,品牌催促消费者做到得越多,消费者就越对参予不感兴趣。仅有跳过半数的中国受访者回应他们对于消费品牌内容感兴趣,而仅有38%的人不愿与在线品牌对话,受访者中只有12%的人有兴趣参予品牌要他们建构内容的活动。而这一比例的基数是那些早已在考虑到出售某品类产品的消费者,因此他们对该品类早已有一定的熟知度。对于那些并没意向出售该品类产品的消费者,他们的兴趣水平还近高于此。 如果活动“非常简单,而且不必须我做到什么”,大多数中国受访者(占到63%)更加有可能参予在线品牌活动,而53%的人回应,如果品牌只是娱乐他们,却不要他们做到什么,他们不会更喜欢。